欢迎您进入中国数码摄影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查询]
 
重磅推荐
查看: 1833|回复: 8

中国古堡之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 10: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年8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评审委员会授予右玉县“中国古堡之乡”的荣誉称号。确实,在中国众多的边塞之地,建有无数的民寨古堡,用以屯军、养民,其功能虽不如城市齐全,但也为保境安民发挥了巨大作用。古堡大多为土筑,有的砖包,在南墙或东墙辟有一门,有的门外还建有瓮城,不过极少有在西墙或北墙建门的,这也与中国民居、庙宇的开门方向有关。按照阴阳之说,西北主凶害病伤,不吉利。据《朔平府》记载,明代时境内有军堡22座,民堡77座,右玉具有300余村庄,原有古堡达130余座,现存仍有100余座。具体情况为多村一堡,或一村多堡,如山岔堡村原有三个堡,一大二小,上吴村有两个小堡。塞北之地特别苦寒,兵祸频繁,匪盗众多,一旦出现灾祸,民众可以进堡内躲避。故除了明代建有的军堡和民堡外,清代也建有村堡和家堡。古堡密度之大,数量之多,实属罕见。
[杀虎堡]
杀虎堡位于明万里长城杀虎口关东南2里许,由杀虎堡(亦称旧堡)、中关、平集堡(亦称新堡)三部分组成。杀虎堡在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周2里,高3丈5尺;平集堡在南,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大小高低与旧堡相同。后来由于边贸的繁荣和人口繁盛,在两堡中间筑东西二墙,将两堡连接起来。称为中关,前后左右开门,东西南北四通,成为周3里的一个大堡,习惯上统称杀虎堡。
杀虎堡的战备地位与关口一样,十分重要,互为犄角,屯兵养民,镇守关口。明代建成后,主要用于屯兵,曾称过兔毛河堡。设守备1员,旧堡把总1员,新堡团总1员,旗兵1040名,骑兵152名。清顺治年间改设守备1员,守兵200名,康熙三十年改设副将1员,中军守备1员,千总2员,把总4员,马兵2营,步兵8营,共计兵5000名。三十六年又添管宁武、平鲁、偏关、老营、河保、水泉6路,设马步兵共计2000名。以后军力不断增强。分管边墙(长城)一道,东自暗门2台起,至破虎堡边界止,沿长12里,西至暗门20台起,至朔平府营边界止,沿长15里,共27里。原设边墩28座,清改设边墩42座,每座设边军4名;设火路墩6座,清改设5座,每座设火路军4名。而且明清都给予每名边军、火路军赡军地1顷,用于种粮蓄草,达到自给自足。
杀虎口自明正统三年(1438)设立马市后,汉蒙边贸开始,以后边贸时关时停,至隆庆年间,马市才稳定下来。明末马市相对繁荣,成为云中五堡(杀胡堡、镇羌堡、得胜堡、弘赐堡、新平堡)中第一要地,“汉夷贸易,蚁聚城市,日不下五六百骑”。
清代汉蒙一家,“悉子悉臣,互为唇齿”,长城不再是汉蒙往来的屏障,杀虎堡又成为清代经济的一个支点。顺治十八年(1661)六月,就已经设置税关,户部确定年征税额为13000两,比张家口税关还多3000两。雍正年间正式设置了“钦差督理杀虎口税务监督署”,直隶户部,专门征收山西天镇新平堡(口)至陕西神木口,东西200多里长城沿线大小关口的进出口关税,年征税36万两多,上解税银13万两之多,称“日进斗金斗银”。其时堡内外还驻设有巡检司署、监督署、驿传道署、守备署、中军都司署、协镇署,俗称“八大衙门”;驻军、衙门、居民、商贾、流民等总人口达到近4万人;各种衙署,庙宇、学堂、客栈遍布街巷,庙宇达50余座,住户近3600户,经济、人口繁盛无比,时称“小北京”。
[威远堡]
威远堡修于明正统三年(1438),设卫筑城,屯兵护边。嘉靖二十八年(1549)重修,万历三年(1575)砖包,周5里8分,高连女墙4丈。因初建为卫城,故设四门,东宣阳、南崇化、西宁远、北靖朔,外皆有瓮城,上各建有门楼、敌楼32座。明代内设巡检司、千总各1员,共有官军752名,马116匹,嘉靖三十九年(1560)设威远路,添设参将1员,中军守备1员,管辖:威远堡、云石堡、威胡堡、威坪堡、祁河堡,有援兵营、老家营及守城杂役兵共5380名,马90匹。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改设千总1员,守兵115名,马6匹。威远堡守营分管边墙一道,北自云石堡边界起,南至威胡堡边界止,沿长15.3里。原设边墩16座,清改设边墩5座,每座设边军5名,每名给赡军地1顷;原设火路墩45座,清裁并。
明清两代,威远堡(城)内外的建筑很多,计有威远卫所、参将署、巡检司署、中军署、千总署、守备署,还有文庙明伦堂、神机库、粮仓、草场、监狱及各种庙宇50多处。堡(城)外建有社稷坛、历坛、风云雷雨坛及专门收养孤寡老人的漏雨泽园。
威远堡乃右玉文化的发祥地。明正统二年(1437)广西按察司副使李立被贬到威远卫一带(今进士湾村),之后,正统五年至八年,成化八年至九年,陆续有大批饱学儒士吴、李左修、黄瓒、夏瑜、仰瞻、王彰、包德怀、潘洪、汪宾、卢玑、尚冕、陈言被贬谪至此,但威远卫守将没有让他们去戍边,却起用他们担任威远卫学的教授。由于有这么多进士来教学,故威远卫学声名鹊起,竟超过右玉卫学,附近将士、富豪及普通百姓都送子弟前来就学,最后竟连大同府的子弟也来学习。威远卫学从嘉靖五年(1526)创办,因无名师,一直没有出现功名,自他们传道授业后,成绩斐然。正统十年,学生孙祥(右卫人)、郭纪(大同人)等人乡试中举,次年四月孙祥进京应试登榜,成为右玉第一位进士,为此大同府专门在大同城为他建立进士坊;郭纪于景泰二年(1451)中进士。短短十年就培养出2名进士、4名举人及无数秀才、禀生。李左修等人兴学育人的事迹被载入《大同府志》、《云中郡志》、《朔平府志》,永垂青史。而威远卫学由于学道深厚,在清雍正三年撤卫归入右玉县后,被升格为朔平府学迁到右玉城内,继续为朔平府培养可用之才。
破虎堡位于右玉县城东北100里处,东依曹洪山,北距边墙1里。
破虎堡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万历二年(1574)砖包,周2里零8步,高3丈8尺,南门一座。
明初堡内设操守1员,万历十四年(1586)改设守备1员,旗军700名,马骡96匹。清初改设操守1员,守兵100名。康熙年间(1662—1722),改设把总1员,守兵69名,后又添马兵2名。雍正年间(1723—1735),设把总1员。破虎堡营分管边墙一道,东自左云县宁鲁堡边界起,西至杀虎堡边界止,长约60.3里,沿边原设边墩17座,清改设边墩68座,外砖楼3座,每座设边军3名;设火路墩18座,每座设火路军2名。同时负责这一段边墙五处险要之地的防守。防守情况:左卫边头墩墙,设营兵2员、边军3名;马堡边五墩小水口,设营兵2名、边军3名;马堡边十三墩小旱口,设营兵2名、边军3名;残虎边九墩水口,设营兵2名、边军3名;残虎边十九墩大水口,设营兵2名,边军3名。
经过历史的变迁,破虎堡堡城基本完整。4墙尚存,4角台与中间墙台(马面)整齐,只是砖面与墙面剥离。北墙中间一个墙台,东西墙中间两个墙台,堡城平面呈长方形。堡内东西墙中间又有一墙相连,将堡城分线南北两个部分。堡内中墙中间向南开门。遗迹很明显。最完整的是堡城南门,砖石面完好,门额上的砖雕栩栩如生,就连城门顶上所铺砌的砖面也还整齐如初。距堡门南27米处有完整的照壁一座,其座为5层黑石所砌,长11.15米,宽95厘米,墙体宽10.75米,高5~6米。似乎记载了这座古堡的沧桑。
[铁山堡]
铁山堡位于右玉县城西北50里处,西距边墙10里,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万历二年(1574)砖包,周1.4里,高连女墙3丈5尺。门外有关,上题“保障镇鲁”;关外有石碑,上题“铁塞金汤”。
明初堡内设操守1员,后改设守备1员,旗军534名,马48匹。清初仍设守备1员。雍正十年(1732)改设把总1员,隶朔平路参将。铁山堡营分管边墙一道,北自朔平府边界起,南至云石堡边界止,长约10.5里。沿边设边墩8座,每座设边军5名;设火路墩10座,每座设火路军2名。这段边墙的险要之地三台旱口,专设营兵4名防守。
现在铁山堡堡墙仍然较完整,四角台与墙台矗立,东门遗迹明显,只是砖面与墙体剥离,个别处有人工破坏痕迹。堡东墙最高处10~11米,上宽2.6~3米,下宽5~6米;最低处5~6米,上宽4~5米,下宽6~7米。西墙北段与东墙相同,南段40米系人工破坏,只有4~5米高。北墙最完整,墙体高9~10米,从外望去雄伟壮观。墙体为黄土夯筑。
[云石堡]
云石堡位于右玉县城西南60里处,西至边墙3里,云石堡有新旧二堡,旧堡在离丁家窑村3里处的东山上,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万历十年(1582),因山高无水,离边尚远,改建于王石匠河,并用砖包,周2里7分,高连女墙4丈2尺。有东门一座,门外有关,名“永安重关”。
明代堡内设守备1员,旗军143名,马27匹。清初改设操守1员,守兵100名。康熙年间(1662—1722),又改设把总1员,守兵82名。雍正十年(1732)设把总1员,隶朔平路参将。云石堡营分管边墙一道,北自铁山堡边界起,南至威远堡边界止,长14.3里。沿边设边墩7座,互市砖楼1座,每座设火路军2名。同时负责这一段边墙两处险要之地的防守,防守情况:四台水口,设营兵5名;十八台水口,设营兵10名。
云石堡四墙基本完整,墙台与角台矗立,东门遗迹明显,只是绝大部分墙体的砖面剥离,人工破坏痕迹较严重。东墙最高处10.4米,上宽5.2米,下宽6~7米;内层8~10米。西墙与北墙的墙面、墙台都较完整,墙高8~10米。最完整的是南墙,墙面整齐,墙台与角台矗立,有80~90米长的砖面,墙高11~12米,底宽8~9米,上宽4~5米。砖面厚1~1.7米。砖面底部是红石条所砌,离地面高约1.2~1.5米。红石条长1米,宽45厘米,厚15厘米。墙砖长43厘米,宽22厘米,厚10厘米。墙体为黄土夯筑,夯土层厚15~20厘米,夯层明显,土质较硬。原堡关门额“永安”石刻残存,长80厘米,宽65厘米。堡内无住户,全部为耕地。
[马营河堡]
马营河堡位于右玉县城北60里处,北距边墙10里,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周近1里,高连女墙3丈9尺。明代设防守1员,旗军200名,马13匹。马营河堡营分管边墙一道,长5.5里。沿边设边墩8座,火路墩1座。清顺治年间(1644—1661),堡内官兵裁撤,改为民堡。
现在,堡城四墙清晰,砖面与墙体剥离,局部墙体倒塌。南墙东段尚存,西段倒塌,南门遗迹明显。东墙较完整,残高10~12米,下宽6~7米,上宽2~3米,中间墙台完整。西墙北段尚存,残高8-10米,南段已倒塌。东北角台尚存,其余3角台均已倒塌。墙体均为黄土夯筑,夯层厚15~20厘米,夯层明显,土质坚硬。
[残虎堡]
残虎堡位于右玉县城东北110里处,东依马头山,北距边墙3里,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隆庆六年(1572)石包。明代设操守1员,旗军359名,马38匹。残虎堡营分管边墙一道,长约15.3里。沿边设边墩24座,火路墩9座。清顺治年间(1644—1661)堡内官兵裁撤,改为民堡。
残虎堡已经面目全非。堡城四墙清晰,石面与墙体剥离,墙体局部拆毁。南墙西段完整,高9~10米,底宽7~8米,上宽2~3米;东段拆毁盖房,残留半截墙台(马面)。南门遗迹无存。东墙北段较完整,残高8~10米;中间墙台较完整;南段人工破坏;残高3~4米。北墙西段残高8~10米;东段残高5~6米。西墙残高7~8米;中间墙台完整;瓮城遗迹明显,面积有堡城的1/4。墙体为黄土夯筑,夯土层厚10~15厘米,夯层明显,土质较硬。西墙与北墙外城壕遗迹明显,宽5~6米,深2~3米。曾发现了许多石炮、石碾,俱系明代遗物。
[马堡]
马堡位于右玉县城东北80里处,距边墙2里,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万历元年(1573)石包。周长1里54步,高连女墙3丈5尺。明代堡内设操守1员,旗军364名,马34匹。马堡营分管边墙一道,长约10.4里。沿边设边墩15座,火路墩4座。清顺治年间(1644—1661)堡内官兵裁撤,改为民堡。
马堡已经基本消失。堡城四墙轮廊不清。南墙与东墙被洪水冲毁,毫无痕迹。西墙已夷为平地,村民们在上边耕种,西南墙角残留半截墙台,残高2-3米。只有北墙依稀可见,残高2~3米,外形与田埂相差无几。堡内残砖全无,只有在村民们的房基上仍然可以看到原堡墙上的黑石条。黑石条长65厘米,宽30厘米,厚20厘米。堡内已成耕地,村民在堡东居住,全村村民300多人。
[云阳堡]
云阳堡位于右玉县城东30里处,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万历二十四年(1596)砖包,周1.6里,高连女墙4丈1尺。明代堡内设操守1员,旗军313名,马32匹。因去边墙稍远,无分管边墙任务,只设火路墩14座。清顺治年间(1644—1661),堡内官兵裁撤,改为民堡。
现在云阳堡四墙基本完整,角台与墙台(马面)矗立,瓮城残存,东门与护城壕遗迹明显,只是砖面与墙体剥离,人工破坏严重。东墙被拆毁,北段残高4~5米,南段残高5~7米,东角与北角角台倒塌。瓮城墙高10~12米,底宽6~7米,上宽2~3米。南墙与西墙墙体壁立,墙台高矗。墙高10~13米,底宽7~8米,上宽2~3米。南墙与西墙墙体壁立,墙台高矗。墙高10~13米,底宽7~8米,上宽2~3米。北墙东段拆毁,长约30米左右,残高4~6米,墙体为黄土与红粘土混合夯筑,夯土层厚10~15厘米,夯层明显。根基黑石残长67厘米,宽50厘米,厚17厘米。墙砖长46厘米,宽19厘米,厚9厘米。堡内无住户。堡外烽台林立,向东延伸。云阳堡为杀虎口和右玉城通向左云、大同的重要之地,故设堡扼守。
[牛心堡]
牛心堡位于右玉县城东北20里处,东临牛心河,南依牛心山,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隆庆六年(1572)石包。周2.5里,高连女墙3丈5尺。明代堡内设备1员,后改设操守1员,旗军434名,马骡37匹。因离边墙稍远,无分管边墙任务,只设火路墩18座。清顺治年间(1644-1661),堡内官兵裁撤,改为民堡。
现在牛心堡已面目全非,但堡城轮廊尚清。南门遗迹明显,墙体石砖全无,土墙残存,墙体最高处10米以上,最低处6~7米,底宽7~8米,上宽5~6米。墙体为黄土夯筑,夯土层厚7~8厘米,夯层明显,土质较硬。西墙南段底部有石墙面残存,长约10米,宽约1米。
[红土堡]
红土堡位于右玉县城北30里处,南依大南山,西临苍头河。红土堡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万历二年(1574)石包。周1.8里,高连女墙3丈5尺。明代堡内设操守1员,旗军275名,马39匹。因离边墙稍远,无分管边墙任务,只设火路墩7座。清顺治年间(1644-1661),堡内官兵裁撤,改为民堡。
现在红土堡堡墙残存,石面无存,南门已无遗迹。东墙较完整,最高处7~8米,最低处4~5米;上宽4~5米,底宽7~8米。南墙东段较好,残高10米,底宽7~8米,上宽5~6米。西墙北段被沙土淹平。北墙较完整,但半截被沙土淹埋,残高4~5米,墙体为黄花土与红粘土混合夯筑,夯土层厚5~6厘米,夯层明显。
[黄土堡]
黄土堡位于右玉县城北20里处,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万历二十年(1592)砖包。周长1.6里,高连女墙4丈1尺。明代堡内设操守1员,旗军321名,马41匹。因离边墙稍远,无分管边墙任务,只设火路墩9座。清顺治年间(1644-1661),堡内官兵裁撤,改为民堡。
黄土堡现在堡墙残存,北墙与南墙的角台与墙台(马面)残存,砖面与墙体剥离,东门及瓮城遗迹明显。南墙较完整。最高处7~8米,最低处6~7米,底宽6~7米,上宽4~5米。墙体为黄土夯筑,夯土层厚7~8厘米,夯层明显,土质较硬。北墙边较完整。最高处9~10米,最低处7~8米。东墙南段已夷为平地,村民在上边耕种。西墙北段拆开一道30米宽的豁口,作为行人与车辆通道。原堡城门上“黄土堡”石刻残存,长1.5米,宽1.1米。堡内外残存的墙砖与墙基石随处可见。
[威坪堡]
威坪堡位于右玉县城西南50里处,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万历元年(1573)石包。周长1.4里,高连女墙3丈7尺。万历二十三年(1595)又创建土堡一座,与旧堡相连。明代堡内设操守1员,旗军279名,马12匹。因离边墙稍远,无分管边墙任务,只设火路墩11座。清顺治年间(1644—1661),堡内官兵裁撤,改为民堡。
现在威坪堡基本完整,角台与墙台(马面)残存,石面与墙体剥离,南门遗迹明显。旧堡四墙完整,墙高10~12米,上宽4~5米,底宽7~8米。北墙有3~5米不规则的石面残存。新堡四墙也较完整,墙高9~11米,上宽2~4米,下宽7~8米。东门遗迹明显。西墙与旧堡相连,原有一门,现成20~30米宽的豁口,供行人与车辆行走。
[祁河堡]
祁河堡又称上堡,位于右玉县城东1里处,东临祁家河,南依小南山,祁河堡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万历元年(1573)石包。周长2里,高连女墙3丈5尺。明代堡内设操守1员,旗军215名,马12匹。因离边墙稍远,无分管边墙任务,只设火路墩9座。清顺治年间(1644—1661),堡内官兵裁撤,改为民堡。
祁河堡如今已面目全非。堡城轮廓清晰,石面无存,部分墙体倒塌,南门遗迹明显。堡门墩南北长10.6米,残高8.4米。南墙较完整,最高处7米,最低处4米,下宽6~7米,上宽5~6米;西段底部有石墙残存,东墙北段倒塌,局部残存,西墙南段残存约30米左右,北墙最高处7米,最低处3米;中段有20多米被拆毁,作为行人与车辆的通道。
以上14堡均砖石包墙,坚固无比。另有许多土堡,如山岔堡、南花园堡、梁信堡、蔡家堡、白头李堡(白头里)、善家堡、张画堡(张化村)、胡指挥堡(胡村)、马连滩堡等,厚实耐用,古朴大方,像明珠一样镶嵌在右玉大地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2-4-7 08: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厚重 古朴

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来串门,看看山西老乡。
发表于 2012-4-28 15: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好拍摄,问好!{:6_223:}
发表于 2012-5-20 13: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拍摄,好介绍,顶一个
发表于 2012-5-31 17: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漂亮!欣赏学习!
发表于 2012-5-31 17: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6_225:}{:6_178:}
发表于 2012-6-1 17: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记录  图文并茂   向往
发表于 2012-6-18 19: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片好拍摄,欣赏学习了
发表于 2012-6-27 22: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精彩拍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环球数码摄影网 ( 京ICP备10207337号 )

GMT+8, 2024-4-29 04:51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协会理事团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协会QQ群


摄影创作团客服QQ:914276518 图片后期客服QQ:1614721425 摄影线路客服QQ:1652860777 论坛管理员 QQ:281237288 协会办公室 QQ 953622455
电话: 010-60789008  手机 15330216677 邮箱: cd-pa@163.com 李济山老师 QQ:245422381 手机:13910696834
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 官网 www.cd-pa.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回龙观东亚上北12号楼2单元2006室
网站备案信息:京ICP备12028442号-1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715号 号,公安局备案号:京公安网安备 11011402000193 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