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中国数码摄影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查询]
 
查看: 743|回复: 5

再次走进鞍钢集团展览馆,重温《鞍钢宪法》的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3 20: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在鞍山专程陪同《辽宁青年》杂志主编王玮一行到鞍钢集团展览馆参观,很高兴。应当说我们60年代出生这个年龄段的人,是读《辽宁青年》成长的,这话毫不夸张。80年代至90年代,辽宁青年杂志创造过全国青年刊物发行量第一的骄人业绩,记得我们团委、鞍山、鞍钢的青年当时都以能订阅到看到《辽宁青年》自豪。《辽宁青年》在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地位至今其他刊物无法撼动在我心中的地位。主编王玮近年来为鞍山、鞍钢很多文学界的作家出版的书籍都做过序,到鞍山、鞍钢经常讲学,主编王玮还是国内著名的电影评论家、文学评论家,其文学功底深厚,这在陪同王玮主编参观鞍钢集团展览馆过程中很有感触。感谢鞍钢集团展览馆孙涛馆长专程陪同并亲自讲解,特别是在鞍钢宪法展厅对鞍钢宪法产生的由来及建馆展品的征集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对《鞍钢宪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应当说《鞍钢宪法》是新中国工业管理经验的结晶,是广大工人阶级、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是真正中国特色、成熟的工业管理机制,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坚持和发扬光大《鞍钢宪法》,对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抵制资产阶级私有化,“解决一些国有企业管理滑坡、纪律松弛的问题,不断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鞍钢宪法》在中国,在远东出现了,当年全国学习《鞍钢宪法》的热情高涨,这里既有管理的原因,也有其当时的政治氛围有关。文革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曾经被国内外学者、企业所称道和遵循的《鞍钢宪法》随着对文革的否定也逐渐被人淡忘。
    欣喜的是鞍钢《鞍钢宪法》在鞍钢始终没有被淡忘,鞍钢人在发扬《鞍钢宪法》,发扬孟泰精神、鞍钢精神。2003年鞍钢设备管理工作者编著的《TPM管理与实践》一书出版发行,成明作为该书的副主编,直接参与该书的策划编写工作,很欣慰。鞍钢当时将这本依据鞍钢宪法精髓的书籍发放到鞍钢的基层班组进行学习。特别是近年来鞍钢集团公司弘扬“鞍钢宪法”精神,开展“网络问企”论坛,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广宁说:“举办‘鞍钢宪法’精神论坛,主要目的是全面理解‘鞍钢宪法’的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鞍钢宪法’精神,使其不断发扬光大,为鞍钢集团打胜扭亏增效和转型升级攻坚战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不断赋予“鞍钢宪法”新时代内涵。要把“干部参加劳动”,体现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上;把“工人参加管理”,体现在强化企业民主管理上;把“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体现在全面深化企业改革上;把“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体现在把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专家的科学知识、职工群众的智慧创造,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发挥团队作用上。在新开馆的鞍钢集团展览馆特设一个展览主题就是《鞍钢宪法》。
   据展览馆资料介绍,1960312日,鞍山市委将以鞍钢为主的《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报辽宁省委并转中央。322日,毛泽东向全国批转了这个报告,盛赞“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19619月中央颁布的《工业七十条》中,“鞍钢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被吸收进来,成为较长时期指导我国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鞍钢宪法》的由来
    鞍钢,这一始建于1916年的钢铁企业,在屡经战乱的国人心中,被寄予了诸多厚望。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国民党曾接管鞍钢。22个月的接管中,鞍钢的设备一件件消失,产能一天天退化。鞍山解放前夕,鞍钢高炉炉体及动力机械设备几乎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一副已不能运转的骨架。日本人撤退时断言:“在这块土地上,以后只能种高粱……”
  1948219日鞍山解放,同年1226日,重新回到人民手中的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当时的情况并不乐观,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百废待兴。各方面的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对钢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然而,当时的钢铁企业却少得可怜,仅有的几个也已被战火摧残得破败不堪。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迅速恢复鞍钢生产,鞍钢的老工人孟泰积极组织工人在厂区挖掘、搜寻器材,并加以整理、分类、修复,建立了全国知名的“孟泰仓库”。正是有了这样的奋斗精神,鞍钢终于在194967日,为成立在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奉献了第一炉铁水,也使鞍钢成为解放后最早恢复生产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从此以后,鞍钢的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生产建设工作,并自发掀起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提合理化建议(简称“两革一化”)等活动。这期间,工人张明山创造了精轧机“反围盘”。炼钢工人李绍奎发明了“快速炼钢法”,创造了6小时零9分炼一炉钢的新纪录。青年工人王崇伦创造“万能工具胎”,提高工作效率7倍,用一年时间完成四年的工作任务,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鞍钢胜利完成了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第七号炼铁炉三大工程,被毛泽东认为“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
  这三项工程,均是由苏联提供设计及成套设备,由我国自行建设安装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现代化工程。当时,苏联专家成批地来到中国,参与中国各个领域的建设。伴随着他们到来的,除了皮夹克、波罗的海收音机等苏联产品,还有苏联的各项建设理念。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这家企业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管理办法,即实行集权化管理,搞物质刺激,依靠少数专家和繁琐的规章制度,不搞群众性的技术革命。这一管理规范得到了苏联的高度认可,成为著名的“马钢宪法”。
  苏联专家到来后,鞍钢开始执行“马钢宪法”。但“马钢宪法”中的集权化管理和仅仅依靠少数专家等所谓成功经验并未在中国开花结果。鞍钢干部职工对其引发的官僚主义很不满意。“一五”结束后,鞍钢在深化“两革一化”的基础上,开始尝试摸索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的管理模式。
  “一五”期间,鞍钢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两革一化”活动不断深入,年平均提合理化建议19246件,创造价值939.5万元。实践证明了鞍钢探索的管理经验和群众性的“两革一化”活动的正确性,这让鞍钢上上下下备受鼓舞。
  19603月中旬,中共鞍山市委以鞍钢的“两革一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由马宾执笔,给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一直关注着鞍钢发展的毛泽东看到报告后十分高兴,并批示:“这个报告,更加进步,不是马钢宪法那一套,而是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

   至此,鞍钢宪法的内容通过中共中央工业部文件的形式,被概括为“两参一改三结合”(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职工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鞍钢宪法在国营企业中的“宪法”地位已经确定。
  《鞍钢宪法》在国外的巨大影响
对毛泽东批示的《鞍钢宪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叫罗罗伯特.托马斯的管理学教授评价说:毛的主义是“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到了七十年代,日日本的丰田管理方式,日本的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团队精神实际上就是毛泽东所倡导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的鞍钢宪法精神 的翻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5-4-23 20: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价值的一组纪实拍摄!片片精彩,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3 21: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实拍摄漂亮,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4 07: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精彩纪实,欣赏老师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9 16: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题材,图文并茂,精彩的纪实,欣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环球数码摄影网 ( 京ICP备10207337号 )

GMT+8, 2024-3-29 20:14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协会理事团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协会QQ群


摄影创作团客服QQ:914276518 图片后期客服QQ:1614721425 摄影线路客服QQ:1652860777 论坛管理员 QQ:281237288 协会办公室 QQ 953622455
电话: 010-60789008  手机 15330216677 邮箱: cd-pa@163.com 李济山老师 QQ:245422381 手机:13910696834
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 官网 www.cd-pa.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回龙观东亚上北12号楼2单元2006室
网站备案信息:京ICP备12028442号-1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715号 号,公安局备案号:京公安网安备 11011402000193 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