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中国数码摄影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查询]
 
重磅推荐
查看: 918|回复: 0

和田人的成婚民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8 16: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爱摄影 于 2011-6-28 16:23 编辑

        和田人的成婚民俗大体上由提亲、定亲、议婚、完婚等四个阶段构成。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步骤、俚语等,在县篆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特点十分鲜明、突出。仅黑玉县变流行着大同小异的三种成婚模式,如二日婚、一日婚、伊斯兰式婚,各有其特点。
        1、 择偶的一般原则,第一,是亲上加亲,也就是从亲族中寻找配偶。这在新中国成立前很普遍。第二,是门当户对。贫穷的家庭不愿为儿子向富裕家庭提亲求婚攀高门,主要是怕碰壁,怕受到伤害;也不愿把女儿出嫁给富门大户,主要是怕女儿受委屈,甚至遭到被抛弃的厄运。第三,早提亲、早定亲、早结婚、早生育、也是民间,特别是偏远社区至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第四,与非穆斯林民族不通婚。以上均为封建社会的遗俗。
        2、 提亲、定亲的习俗
        提亲的民俗形式,首先是由亲戚或近邻中的几们妇女受扫托去女家探话,旁敲侧击地揣摩对方的意向。也不兴送礼物。最有特色的是人们对这一作法形象地称谓:“库拉克里希系”或“图木尔尼图图系”,前者意为“咬耳朵”,可意译为“说悄悄话”,后者意为“摸肪”,是控听之意。人们也称“委派使者”。通常,探知女方愿意考虑这门亲事的意向之后,男孩的父母才正式出面去女家提亲。去提亲时一定要带一两面三刀位能请到的庆面人物,如掌教的伊玛目阿訇等,作为证人。男方父母去时,按怫例带定亲礼物,如一身衣服或衣料,台果有能力还带金耳环、手镯、皮靴等,尽自家经济实力所及,一般占彩礼的1/3。
        定亲,不的地区叫“古丽推革第”,可意译为“系花结”,又称作“古勒考伊第”意为“送花”,物指定亲的礼物。有的也称作“去鞠躬”和“表示谢意”。就是通过鞠躬的礼节感谢对方愿意把女儿嫁给自家的儿子。过去主要的彩礼是牛、羊,人们通过出嫁女儿索取财物的意识淡薄,民风纯朴,不似今日毫不掩饰地讨价还价。
        自由恋爱的双方关系确定之后,一般由男方的父母主动提亲。在自由恋爱中,因女儿都大了,不需等待好多年,所以有些婚姻在定亲进也就约定了婚期,商定了彩礼的数额和其他有关事宜,省在定亲时也就约定了婚期,商定了彩礼的仪式。近20多年来,越是有社会地位的人家越无法免去这一仪式,而且出现了彩礼的数额越滚越大的现象。
        3、 婚前试新人生活能力的风俗
        对女婿的测试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是斧劈树墩。婚期临近时,姑娘的父母以某种借口把未婚婿招到家里请他帮忙劈柴。此俗流行农区。要劈的树墩往往是盘根错节、半湿半干的大疙瘩。第二是刀卸羊脖子。此俗残留在牧民区。测试儿媳生活能力的方法之一是让她在毡子上洗锅碗瓢盆。看她洗碗是否有先有后动作轻,以此判断她的勤快与麻利。之二是,用玉米面做面条。无疑这都是“考验婚”的遗风。这些风俗如今绝大多数地区已成了老人们有趣的回忆。
        4、 议婚
        人们称“买斯莱特且伊”,意为“议事茶”,特指议婚时的筵席。黑玉人的说法是“克定房数”,即商量宴请几房子客人之意,与当今请几桌子席的说法很相似。其实,议婚是商议有关婚礼的各项事宜。对此双方家庭都很重视,一般有双方的父母、亲属和邻居能加,按程序,首先确定举行婚礼的日子,双方人马到齐人工定之后,首先由男方代表引出话题,摆些理由,提出具体的婚期。通常,以男方的意见为主。第二确定房数,在确定房数的商议中妇方则很主动,往往提出较高的要求,而男方总是恭敬而通达地说:“你们把女儿养大,那是很不容易的,还是由你们决定吧。”女方也说:“你们说了算。”其实双方心里早有了一个方案。每一项、每个数字、每个细节都得想到,都得具体商定,还要写在纸上,以备将来查对是还一一兑现。按一般情况房数大多在20~30之间。富裕家庭之间联姻可达到40屋,贫穷的家庭也有确定为5房客人的。第三项便是要不要敲鼓吹琐呐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女方坚持要敲鼓吹销呐,搞得热热闹闹。但如有以下几种情况双方都会妥协:第一,村里,特别是在左禽右舍中近期发生过丧事,第二,村里的阿訇属于传统派,很保守,反对吹吹打打,把音乐之声说成是魔鬼的声音。没有鼓乐的婚礼,在墨玉县被称为哑婚,即“尕恰托伊”;第三,防止招来许多不速之客,怕添乱;第四,节省开支,因为如果不答应给每人40~50元劳务贯和“再勒莱”,吹鼓手是请不来的。
        5、 完婚的礼俗
        完婚的民众主要指婚礼仪式。这是一个连续性的组合式复杂过程,其制度化的程序大致如下:
        (1) 小庆典:这是当地的说法“帕儿且托伊”的意译。由男家在婚礼前夕举行,具有“预备会议”的性质。主要办这样几件事:1〉确定三位婚礼头领,即“托伊别西”,由一位成年男子、一位成年妇女和一位田青年担任。他们必须具图示以下条件:第一,在群众中有威望,说话有人听,能压住阵;第二是熟悉婚礼约定成俗的程序,具有一定处理事物的组织才能;第三,是思维敏捷,嘴巴利索,富有经验,能左右和应付局面。他们各管一摊,每人手下还不许多帮手都有具体分工。2〉聘请念“尼佧哈”的阿訇,落实到人头。3〉按惯例,婚日女家要设宴招待去接亲的客人,根据去接亲的人数,男方必须把宴客所需的一应物品提前送到,物品和操办的人都要落实。如果对方人手不够或感到时间紧迫,还要从亲戚中选派得力的人去帮忙。大多数情况下,小庆典的第二天便函是婚礼。
        (2) 接新娘的习俗:婚礼的议程主要是围绕着接新娘这一主题展开的。过去,接新娘的队伍并不庞大,只有新郎和他的伴郎们、新郎的父母、念“尼佧哈”经的阿訇和几位婚礼头领等。当接新娘的队伍来到新娘门前时,新娘家的客人便出门欢迎,伴娘等一些少妇手里都端着盛满糖果的托盘。如今在乡村还保持着传统婚俗古朴的原貌。
        (3) 催新娘的风俗:尼佧哈密瓜仪式刚一完,男家的一伙小青年大约六七个人在门外勾起彼此的脖子连成人圈,头挨着头,重复着同一韵语开始齐声喊。在呼叫声中,四位青年各揪着地毯的一角把新娘抬出门来。新娘坐在地毯当中哭泣着,跟出来的新娘母亲及其他成年妇女也在抹眼泪。小伙子们把新娘一直抬到早已备好等在那里的马旁边,由新娘的父亲或叔叔将她扶上马,新郎也骑上马,各有两人牵着,新娘在前,新郎在后,在伴郎 、伴娘和其他客人们的簇拥下向新郎家出发。在传统婚俗里,讲究两匹马的抟色必须完全一样,绝无花斑,否则被子认为不吉利:其中一方对爱情不专一、花心而招致家庭破裂。如果找不到相同的马就让新娘骑新郎的后面,两人同骑一匹马。随着社会的发展,70—80年代改成了马车,现在又变成的轿车。新娘的打扮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不是用沙巾蒙头而是带“琼拜勒”即特制的面纱。这种面纱周围的穗子上都挂满了“鲜量郭叶克”即各种颜色的小珠子和一串精巧的小铃铛。接新娘途中,呼喊的小表年们走一路喊一路,鼓手和唢纳手间或地歇息便是他们呼喊的时机。不过,其内容由新娘刚被抬了出家门时的内容:“安拉,安拉,新娘出来啦!”你拉把新娘送出来,艾习佧拉,艾习佧拉(谢谢之意)!变为:“新娘啊,新娘啊别哭啦;现在朝你的新家走去了,你的鲜花就要盛开了啦!”人们说,这样呼喊可以把与人为敌的魔鬼惊跑,保正夫妻的恩爱、家庭的祥和。其实际意义还在于向社会宣告这一即成的婚姻。
        (4) 与亲人依依惜别:在传统的婚俗里,新娘与亲人告别是颇为激动人心的一个场面。不仅新娘与其母亲和姐妹抱头痛哭,依依惜别,而且在场的人也有不少动情流泪的,新娘一直要哭到新家的。因为那时风行是早昏,女孩满九岁即“一皮帽子打不倒”就可出嫁。姑娘年幼,就要离开父母亲人的关怀和熟悉的生活环境,也不知出嫁是怎么回事,很害怕,痛哭是很自然的。现在适龄结婚,新娘明知是喜事,又不是到很远的地方一去不返,往往哭不起来。怎么办呢?有的叫新娘假装哭,哭不来时伴娘就暗中掐她,或假装给她说悄悄话去咬疼她的耳朵。把新娘接到新郎家门前时,先围绕篝火七圈儿才能下马。下马时门前早已铺好了花毡或“帕延达孜”,新娘走进新家,是脚不沾地的。现在,有的地方群众(如在墨玉)怕阿訇责骂不也在门前生篝火,而在新房的门槛上点一盏灯或一根蜡烛,让新娘从那上面跨越人屋。喜车到了新郎的家,门前也不铺什么东西了。新娘下车后,便有两个“焉盖”搀扶到新房。“焉盖”通常指兄嫂,而在婚嫁习俗中特指陪新娘度初夜的两位少妇。
        (5) 新郎与新娘争家庭“优势”的风俗:接亲队伍到达新郎家门前,新郎下马时必须踩着新娘的马臀跳下来。人们认为,这样新郎才能镇住新娘,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处于优势。新郎和新娘之间这种对“权威性”的明争暗夺,几乎贯穿婚礼的每个重要环节。除了新郎和新娘在伴郎与伴娘们的出面帮助下“抢吃”蘸了盐水的食物,这一风俗以外,不有:1〉把新娘接到新郎家,一对新人刚要跨入自己新家门槛的那一瞬间,藏在门后的伴娘或新娘的其他女友企图新新郎的脖子按一下。如果能够成功,人们也相信通过这一摹拟行为使新娘也可取得未来家庭的主动权。2〉新娘坐定之后,新郎借故外出爬上屋顶,从新娘的头顶上来回跨越,以为这样也可取得家庭的优势。3〉在婚礼那一天,如果弄一块儿羊尾巴油与新娘的身体“接触”一下,然后将它混入给新郎的馅儿饼里,更有神效,等等。这类民俗事象除了巫术遗风以外,还透露着“母权”向“父权”过渡的信息,折射出二者之间展开“拉 锯战”的情景。
        (6) 祝婚美满的求吉风俗:把新娘抬入洞房的小伙子们如果是新郎家的人,过门槛时还要把新娘往门槛上顿一下,其中蕴含着源于巫术思维的“蹲住”之意,也暗示“这就是你今后的家”。为此目的,新郎家的小伙子们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把抬新娘的优先权抢到手。把新娘放到炕上之后,便请她坐在好几层厚的褥垫上,以示对新娘的特殊“优待”。除了往褥下塞石头、斧头之类的重物,以求新娘与此“触染”,从面使之在这个家落地生根、安家落户以外,还有以下求吉形式:1〉一对新人坐定之后,给伴郎和伴娘们每人一碗被称作“破提佧”的稀饭,而给新郎和新娘两人一碗,也不给勺,叫他们你一口我一口地吸吮。人们相信,稀饭又“热”又“粘”的象征意义也会促使新郎与新娘的结合美满,天长地久。2〉一位儿女双全、家庭祥合的老年妇女拿一点丝棉将它撕扯开,把一头搭在新娘的颈项,把另一头搭在新郎的脖子上,以此象征把他们的命运拴在了一起,祝愿他们永不分离。3〉同时,把一个钉子钉在新娘脑后的墙上,象征把新娘钉在了这个家。,铁钉往往还是从女家偷着拔来的。从那一家拔出,往这一家钉住,其象征意义和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4〉接新娘时,顺手牵羊从新娘家偷一些小东西到新郎家,如墙上的钉门上以外的东西若干日后归还。偷锁是将新娘“锁”在新家之意,偷碗是将新娘的“热斯克”,即福分也一起搬来之意,犹似今日“户粮关系”的转移。这些风俗在城镇呈淡化、消亡或转化为娱乐的趋势。5〉于田等地婚俗语忌新娘穿白色或黄色婚礼服,认为不吉,有咒新郎之嫌。婚后一旦新郎生病或有其他不测,新郎家往往就谴责女家让新娘在婚日穿了白色衣服所致产生纠纷。6〉有的地区,在棉褥下往往还铺一件羊皮袄,那是“温暖”的象征。人们相信,这样一对新人婚后的家庭生活就会犹似冬被裹在“皮袄里的肌体”,温暖惬意,象征夫妻恩爱,生活幸福。
        (7) 揭蒙头巾的风俗:有的地区,把这一礼俗称做“开面礼”或“梳头礼”。各地浒的做法也有所不同,有的县是由新郎的母亲手持筷子跳起传统舞,旋转着过来挑起蒙头巾。每挑起一次,伴娘赶紧拾起又给新娘蒙在头上,如此连挑三次。有的县则由新郎的母亲或一位近亲中年妇女跪坐在新娘面前,用擀面杖来掀开面纱。过去掀开头巾后由“焉盖”把新娘和新郎彼此介绍给对方。介绍的方式很另致。“焉盖”以惊厅的表发表情和口气说:“呀!这是谁呀如此漂亮!”众人也同声发出这样的惊叹。随之又回答说:“啊,她就是今天的新娘呀!”因为那个时代新郎和新娘婚礼之前是没有见面机会的,这是第一次相见。揭开面纱后说:“你已经是我们家的孩子了,不用蒙头了。”这时两位“焉盖”故意问新郎:“知道被褥和枕头在那儿吗?其实什么也不知,对吧!”说着起身给他们铺床。之后,说一声:“好了,天色已晚,你们睡吧!”与其他人一起离开洞房。这里没有闹洞房的风俗,但有些地区浒年轻人在门傍或屋顶天窗口“听动静”的习惯。翌日清晨,两位焉盖为新娘夫妇烧热水,教新娘如何“净身”,告诉他们沐浴的好处和害处,如房事后不及时净身会生下聋哑儿或畸形儿等。
        (8) 婚礼的尾声:1〉婚后的第一天早晨由新娘家给一对新人送早餐。有的家连送三天,都是富有营养的饭食,如薄皮包子、羊肉抓饭、馅儿饼等。婚后的第二天是“回门”。第三天,新郎的家人带着新郎和新娘去岳父家作客。如果新娘是贞女,那么新郎母亲带去的“多斯题汗”里的馕中就必有一朵花。现在往往用塑料花代替,物别是在没有鲜花的季节。新郎的母亲把这朵花献给新娘的母亲说:“谢谢您把像这朵花一样可爱的姑娘给了我们。”这当然是具有特殊民俗文化含义的信号,使用权新娘的父母感到喜悦,脸面有光。还互赠礼物,表示亲家之谊、通家之好。2〉慰劳宴“其勒拉克”,与其他地区的犒劳茶“哈尔杜克恰伊”相似。这一仪式,婚后1至3个月这段时间里在女家举行,男家也带着厚重的礼物合家前往。完好请的主要对象是为这门亲事曾奔波于两家之间的使者和在婚礼中出大力的亲朋好友。按常规,女家设三道宴招待大家如果是较开明的富裕人家还请说唱艺人助兴,尽情吃喝玩乐,以此感谢大家热心帮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环球数码摄影网 ( 京ICP备10207337号 )

GMT+8, 2024-4-19 11:32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协会理事团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协会QQ群


摄影创作团客服QQ:914276518 图片后期客服QQ:1614721425 摄影线路客服QQ:1652860777 论坛管理员 QQ:281237288 协会办公室 QQ 953622455
电话: 010-60789008  手机 15330216677 邮箱: cd-pa@163.com 李济山老师 QQ:245422381 手机:13910696834
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 官网 www.cd-pa.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回龙观东亚上北12号楼2单元2006室
网站备案信息:京ICP备12028442号-1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715号 号,公安局备案号:京公安网安备 11011402000193 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