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中国数码摄影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查询]
 
查看: 1009|回复: 19

石碾和石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9 14: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睿 于 2017-8-29 14:59 编辑

石碾【niǎn】,是一种用石头和木材等制作的使谷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由碾盘(碾台)、碾砣(碾磙子、碾碌碡)、碾框、碾管芯、碾棍孔、碾棍等组成。
石碾分上下两部分,上面的叫碾砣,下面的叫碾盘。碾盘和碾砣的接触面上,錾(zàn)有排列整齐的中间深两边浅的碾齿,而碾砣上錾(zàn)有排列整齐的一边深一边浅的碾齿,用以磨碎粮食。碾砣被固定在碾框上(碾齿深的那头在中间),而碾框是用硬木(一般是枣木)做成的架子,呈四边形。碾砣两头的中央有两个向里凹的小圆坑,里面固定着一个小铁碗儿,叫碾脐;在碾框的对应位置固定着两个圆形铁棒,与碾脐相对,凹凸相合,能自由转动。碾框的一端,中间有一孔,套在碾管芯上,而碾管芯是固定在碾盘正中央的一根金属圆柱。碾框上一般还凿有两个碾棍孔。
这一切组合就绪,再安上碾棍,这盘石碾就可以使用了。碾棍是两根一米左右的木棍,分别插在两个碾棍孔里,呈对角线分布。当逆时针推动碾棍,碾砣转动起来,石碾就开始工作了。
使用一段时间后,碾齿被磨平了,需请石匠重新錾出碾齿来,赋予这种石制工具以新的生命活力。〈名〉:是一种用石头和木材等制作的使谷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
逆时针推动,可用于磙压、碾轧,如碾米、碾谷、碾地瓜干等。

石碾读音 shíniǎn :是一种用石头和木材等制作的使谷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
由碾台(亦叫碾盘)、碾砣(亦叫碾磙子)、碾框、碾管前、碾棍(或碾棍孔)等组成。
石碾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能以人
力,畜力,水力使石质碾盘做圆周运动依靠碾盘的重力对收获的颗粒状粮食进行破碎去壳等初步加工,该生产工具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一种重要生产工具,至今在许多农村地区仍有使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收起 理由
行者J3077820647 + 4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14: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睿 于 2017-8-29 14:59 编辑

      石磨是用于把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开始用人力或畜力,到了晋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用水作动力的水磨。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 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
     用人力或畜力把粮食去皮或研磨成粉末的石制工具。由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柱形石块和磨盘构成。一般是架在石头或土坯等搭成的台子上,接面粉用的石或木制的磨盘上摞着磨的下扇(不动盘)和上扇(转动盘)。两扇磨的接触面上都錾(zàn)有排列整齐的磨齿,用以磨碎粮食。上扇有两个(小磨一个)磨眼,供漏下粮食用。两扇磨之间有磨脐子(铁轴),以防止上扇在转动时从下扇上掉下来。有直径超过三尺六寸(1.2米)的大磨,要用三匹马同时拉。一斗(约合50市斤)粮食用十多分钟就能拉一遍。一般磨直径80厘米左右,一个人或一头驴就能拉动。小磨直径不足40厘米,能放在笸箩里,用手摇动,用于拉花椒面等。还有拉豆腐汁和煎饼糊子的水磨等。
石磨的发明人--鲁班
鲁班是中国古代一位优秀的创造发明家。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叫公输般,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据说他发明了木工用的锯子、刨子、曲尺等。他还用他的智慧,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不少问题。在鲁班生活的时代,人们要吃米粉、麦粉,都是把米麦放在石臼里,用粗石棍来捣。用这种方法很费力,捣出来的粉有粗有细,而且一次捣得很少。鲁班想找一种用力少收效大的方法。就用两块有一定厚度的扁圆柱形的石头制成磨扇。下扇中间装有一个短的立轴,用铁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以后,下扇固定,上扇可以绕轴转动。两扇相对的一面,留有一个空膛,叫磨膛,膛的外周制成一起一伏的磨齿。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时候,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均匀地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过罗筛去麸皮等就得到面粉。许多农村现今还在用石磨磨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9 15: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影漂亮,拍摄精彩,欣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15: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欣赏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9 16: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两张图片 在儿时都见过  ,在自己家里   少数 或者在院里  第一张图片我还推过,大人累了  叫几个小孩一起推,不知道这是在那个省拍的,真有点穿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17: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我也是推过,现在很难看到了。感谢您欣赏及发自内心的精彩语言奉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20: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30 10: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精彩拍摄,欣赏学习老师作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1: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友加分鼓励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30 13: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教育学院图书馆门前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环球数码摄影网 ( 京ICP备10207337号 )

GMT+8, 2024-4-26 07:26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协会理事团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协会QQ群


摄影创作团客服QQ:914276518 图片后期客服QQ:1614721425 摄影线路客服QQ:1652860777 论坛管理员 QQ:281237288 协会办公室 QQ 953622455
电话: 010-60789008  手机 15330216677 邮箱: cd-pa@163.com 李济山老师 QQ:245422381 手机:13910696834
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 官网 www.cd-pa.com 地址:北京昌平区回龙观东亚上北12号楼2单元2006室
网站备案信息:京ICP备12028442号-1 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715号 号,公安局备案号:京公安网安备 11011402000193 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