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查询]
站内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摄影资讯 > 摄影新闻 >

闲话云南摄影 办所谓“摄影节”有何意义

来源:博联社 作者:阮卫明 时间:2010-09-09 09:07:00


前些天读了那日松先生的《闲话“大理摄影节”》一文之后,两年来郁闷之心总算是豁达开朗许多,因为两年来我曾和许多朋友说过关于大理国际影会和云南摄影的话题,有道是,我的感受竟然和那日松先生一样,就连观点和言辞也几乎是一样的。因为曾经听过我谈论关于大理国际影会和云南摄影的话题的朋友读了那日松先生的《闲话“大理摄影节”》一文之后才推荐给我的,读后我有了这样的感慨:有那日松先生这样著名的资深编辑、资深策展人能实话实说当今中国摄影节和云南摄影,我所说的实话就不再有什么可顾虑的了。

\
 

\
 

\

那日松先生的《闲话“大理摄影节”》一文中有言:“大理的国际展览虽然来了一堆“大师”,但它们确实像一位漂亮的上海姑娘评论的那样——都是“殿堂级的”,透着一股腐朽和没落的味道,像是一次80年代美国三流摄影的集体展示。——这其实也是中国各种“摄影节”几乎共同的问题,中国大大小小的所谓“摄影节”已经逐渐变成“国际摄影混混们”混吃混喝的“天堂”——大概国际间已经开始流传一句话了:“这里钱多人傻,速来中国参加摄影节!”

大理国际影会已经办了两届,第一届我是陪同领导作为嘉宾参加的,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仅仅参加了开幕式和参观了一两个摄影展,没什么太大的体会和感受,只是觉得花那么多钱请那么多所谓的“摄影名流”来有何用?这对云南,对大理到底有大好处?

我个人认为:摄影展不应该是办给摄影人看的,而是办给广大人民群众看的,然而,当今各式各样的摄影展却很少有人看,就开幕式当天摄影人互相捧场看看,算是摄影人之间互相见面、交流、调侃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国摄影展的现状。

其实,当今中国许多家庭和个人都拥有照相机〔农村山区除外〕或较高像素的手机,人们的生活早已经和摄影紧密地连在一起,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不喜欢看或愿意看当今的摄影展?我个人认为与地域文化和摄影文化有关,是摄影这一简单明了、喜闻乐见、以图说话的艺术形式没有深入大众,是中国摄影和中国摄影人的悲哀。那么,花那么多钱来办所谓“摄影节”还有什么意义?不正是那日松先生所说的成了“国际摄影混混们”混吃混喝的“天堂”了吗?

\

\

\

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我作为一名记者参加,对整个影会作了采访和拍摄,我的感触是:花那么多的钱来宣传大理,提升大理不值。用那日松先生的话说:“在展览上,我个人的感觉,整体水平算是国内一流,国内的展览明显比所谓的“国际展览”好很多。”然而,每天看展览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我为了拍到一张观众看摄影展的镜头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甚至是大半天的时间,更不要说想拍到一张非常生动的观众看影展的照片了。试问:这样的摄影展还有什么意义?试问:作为摄影节的主要活动的摄影展都很少人看,这样的摄影节又会有多少的含金量?

大理国际影会虽然在一片赞誉声中降下帷幕,然而却被那日松先生快语道破,真有点大快我心,要知道,那日松先生作为当今中国知名图片编辑、策展人,他完全可以只说好听的话,为此,我为那日松先生耿直和直言不讳的品格增添了几分敬佩。

\

\

“很遗憾这次在大理几乎没有看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云南摄影家的展览。云南号称“摄影天堂”,也产生过很多优秀的摄影家,但在自己的家门口,云南的摄影家们并没有真正展示出自己的实力。也许在策展方面,云南的哥们儿们还需要更加与时俱进吧。”这席话应该是说到云南众多摄影人的心坎上了。

云南号称“摄影天堂”,云南的山水风光、云南的风土人情、云南的人文地理、云南的民风民俗……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无不震撼着世人,无不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要不然又岂能被誉为“摄影天堂”?然而,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到底有几幅是云南摄影人拍的呢?云南固然也有响当当的摄影家,如:吴家林、奚志农等,然而,叫得响的到底有几个?能与相邻的四川、贵州相比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摄影天堂”的云南,作为“摄影天堂”里的云南摄影人,他们到底怎么了?前些年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朱运宽先生曾针对云南摄影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在滇池岸边叫劲,有本事就去天安门前打擂台”。我觉得朱运宽先生一语道明了云南摄影人“门坎猴”的现象,那日松先生不过是高估了云南摄影人了,因为,我很多年前就曾经听过中国一位著名摄影家这样评价云南摄影作品:“云南摄影作品拍得很好,但是,看了几幅就等于全部都看了,都一样,大同小异,风格雷同,而且后期色彩太过,像重彩画一样……”

\

\

云南摄影家在我看来大多数都有几分高原人的气度,豪爽和孤傲,而且严重老龄化,很难让摄影爱好者接近也很少与外地摄影家接触,更不会或通过网络了解外地的摄影,大多数摄影人的摄影理念还停留在“照相”上,但是,外省摄影家则不然,他们给我的印象却很谦和,平易近人,就是很有名气的摄影家也很少有“架子”,这让我想起一句“满瓶不晃半瓶摇” 的云南俗语,我想,这和云南摄影,我个人认为的“不景气”是不是有一些必然联系呢?

我经常和外省的一些摄影家交流,他们和我一样纳闷:“摄影天堂”里的云南摄影家们为什么很少在全国各类的摄影赛和摄影展上露面?衷心希望云南摄影家们放下架子走出“天堂”,用行动证实云南摄影的实力吧。

\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视频新闻

\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进入后台| 招聘信息 |
邮箱:CD-PA@163.com QQ:310377425 电话:010-60789008 手机:13910696834
地址:中国北京昌平区回龙观东亚上北12号楼2单元2006室
京ICP备10207337号-1

关键词:

上一篇:街拍:一场平民文化盛宴 下一篇:世博园成为海内外摄影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