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数码摄影网!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查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摄影资讯 > 摄影新闻 >

张桐胜:新技术带来新服务,催生艺术家的新需求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志成 时间:2014-12-19 20:20:52

 

    我是一名职业摄影人。因为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对社会的发展格外敏感。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对文艺家从事文艺创作的影响不言自明。今天,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文艺家的追求、诉求、需求都在紧随时代潮流变化而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

  过去,我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卫星发射、火箭发射、飞船发射。为了发稿,我要提前把飞机票定好,拍完了马上赶到机场,坐飞机回北京,再冲胶卷、洗照片,到晚上能把照片发向全世界,已经是很快的了。但是在短短20年时间过去后,现在又是什么样的速度呢?今天,我们把相机对着火箭,火箭点火起飞,10秒钟后火箭拐弯。但是在第6秒,全世界都已经看到了照片,这个速度就是今天的互联网速度。今天的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给我们每一个摄影家的作品插上了翅膀。

  今天我们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有一部手机。一部上网手机可以让我们每天都能浏览到很多图片,假如一个人一天看10张图,中国现在有6亿部上网手机,那一天就是60亿张图片的浏览量。在过去,这种规模的影像交流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作为摄影工作者,我必然希望能够利用好今天这样的新技术。而如何把它们拿过来为文艺家所用、为文联所用,让广大艺术家、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超乎想象的服务,这就是今天的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面对的新课题了。

  这个新课题一定要解决好,因为今天在某种意义上,信息就是生产力。作为摄影人,如果多一个人看过我的作品,我的艺术创造就会增加一次价值实现的机会,就会产生多一份的社会影响,就会得到更多的回报。实际上,这不仅是所有艺术家个人的基本诉求,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需求。

  说到艺术家个人层面的诉求,我还是用我自己的艺术创作和展览来举例。我刚在上海举办了一个摄影展览——《西部放歌》,这个摄影展充分地利用了今天的新技术。展览只展出了10幅照片,但每一幅都放大到了以前不可能想象的程度。有一幅照片有4米多高,旁边的一幅照片有9米多长。在过去,这绝对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今天可以做到。作品的喷打采用一种最新的技术——无缝拼接,无论多大都可以做出来,这为我们的艺术作品展示,尤其是摄影作品展示,提供了一种过去不能想象的魅力。

  9米长的一张照片,其新鲜感是能够吸引很多人的,他们要留影,要拍照,要发微信。展览从11月1日持续到12月5日,有20万人参观,而且几乎每个参观的人都会拿着手机拍照,拍照以后就马上发出去。这样连锁的观众,那就不是几十万,而是几百万、几千万的人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通过今天的新技术手段创造出的展示模式,让我们的作品比以前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更有影像文化的魅力,也达到了新的影响力。这种理念,这种模式,这种技术服务手段,这种社会文化的接受和传播环境,都是需要我们去接受、研究和更加努力地运用的。

  现在,互联网改变了音乐,改变了媒体,改变了零售业,我们也要让互联网改变我们的艺术展示。一个艺术家在美术馆做一个展览,花不少人力物力,展完了就完了,看的人再多也有限,很不划算。现在只要展览的时候通过数字化全部记录下来,就可以重新再现一个虚拟展览。这其中有一种是实景拍摄的,就是在实景展览馆里面拍摄后放到数字空间中;另外一种是完全虚拟制作的,想要什么样的展览环境就做成什么样的,虚拟展馆做成巴洛克式的也行,中国古典式的也行,根据作品来配,做出来非常大气、漂亮,上线可查,永久使用。而且这个展览还是移动的,走到全世界都可以带着它,今天带到美国,明天带到英国,后天带到非洲,大后天带到南极,都可以带在身上。什么时候都可以参观,什么场合下都可以参观,还可以在电视上播放,在微信平台上播放,这就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展览模式。我相信每一个艺术家都会希望得到这样的服务。

  再说说国家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的需求。大家都感觉到了我们国家发展很快,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影响力已经是历史最好的时候,中国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古国,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我们在文化的发展上如何与我们这个国家的整体形象相匹配,真正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少海外回来的朋友和我交流的时候说,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很不错,数量也不少,但是在海外的各种宣传不够,明明有大量正能量的内容,但在海外有时候反而不如一些负能量的东西传播得“时髦”,让他们感觉很不舒服,因为这没有真正反映中国的形象。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通过信息技术,把优秀的艺术家、优秀的作品和正能量的文艺力量、文化形象推荐、传播出去。

  还有一种情况也值得深思。一件艺术作品到了海外,会挂在画廊里进行交易。外国人跟中国人不一样,他要想买你的作品,收藏你的作品,首先是他喜欢,然后他要打开手机,在手机上进行查询,看一看作者介绍、作品介绍,了解创作背景、作品评价等等信息。但是现在很多中国的艺术家在网上缺乏这些信息,本来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在国内影响很大,艺术水平也很高,但是这种信息发布的工作欠缺,对艺术品交易造成很大影响,对方上网一看,什么信息也没有,最后往往是不买了。

  我们今天必须要树立这个理念,一定要通过信息化手段、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来扩展我们文化艺术传播的路径。这个理念建立在当今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行业是互联网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要想在世界上拥有文化地位,就必须要有文化的发言权;要拥有这个发言权,就要学会依靠现代化的手段、现代化的技术,去推介我们的文艺作品,学会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推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走出国门,让世界认知和接受。

  (作者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摄影家。本文内容为张桐胜在文联工作信息化、文艺资源数字化人才培训班上授课内容节选,通过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编者所加。

关键词: 艺术家 新技术 需求

上一篇:第五届全国数 下一篇:摄影日记,教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