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摄影,快乐摄影——背起相机去创作!

《挟尸要价》背后的“新闻暴力学”

2010-08-23 15:22:56 作者:CDPA 来源:东北新闻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媒体是社会公器,本应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然而媒体为何对于官员和强势群体,在进行负面报道的过程中多有禁忌。

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出,照片《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最佳新闻照片奖。《挟尸要价》照片的获奖,引来一片质疑之声。次日,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发文称,《挟尸要价》被误读。面对质疑之声,作者有提供了当时现场的照片释疑(见8月21日《红网》)。

在作者提供的照片中,有一张是这次组织打捞的老板陈好,在收取长江大学筹集的打捞款的镜头。如果不是针对这次质疑,这张照片有可能难见天日。作者多次参加摄影比赛,为何多次将这张照片弃之不用,这个镜头不是正可以展现组织打捞尸体的老板的贪婪吗?

《挟尸要价》展示的是渔民向校方索要打捞款的场景,在这个事件中渔民只不过是一个配角和道具而已,而这个件事真正幕后老板则是陈好。而且去年就有媒体报道,该地的捞尸业务已经被这个老板所垄断,任何人别想在此染指捞尸业务。也就是说陈好在组织捞尸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见利忘义的性质,更有一点垄断当地捞尸市场的“黑社会”性质。然而在这个记录历史的镜头里,这个应该被钉在历史耻辱上的主角却被忽略,而受陈好控制的渔民却成了这个事件的主角,难道曝光渔民《挟尸要价》更符合“新闻暴力学”的原则吗?

近年来养生很受人们追捧,许多养生大师也是层出不穷。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绍龙观的住持李一,从一个街头卖艺的杂技团长、被追债的失意商人,变身“道教领袖”,在其成名的过程中曾得到多个“贵人”的帮助,一名时任重庆副市长的官员打招呼为其获得重庆两座寺庙的管理权。这位重庆副市长姓氏名谁,不仅地球人猜不出,恐怕是火星人也琢磨不透。正是这位副市长扶上马送一程,才使得李一名声大振要风得风,正是这位副市长养虎为患,才使得李一如虎添翼。然而最后虽然围绕在李一身边的那些明星被一一曝光,而这位副市长却成了“无名英雄”。

这就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潜规则”。媒体若报道某局的正面新闻,必称是本报记者采访某局副局长王二麻子。媒体若报道某局的负面新闻,必称是本报记者采访某局王副局长,或者是本报记者采访了该局副局长。王副局长还能让人有猜想的余地,而该局副局长连让人猜想都成为高难度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在强权面前依然是弱势群体。然而让人无法容忍的是,媒体对于比自己还弱势的群体,下手更狠。媒体上的社会负面新闻,市民张三、李四有名有姓确凿无疑。对于老百姓的负面新闻,不仅市民的姓名俱全,而且洋洋洒洒几千字,有时在文章的最后不妨再来上一篇短评。对于普通人的负面新闻,恨不能剥光被报道者的衣服,向公众展示他们的裸体,而报道的事件不过是市民上车没有按顺序排队,骑自行车闯红灯之类的问题,媒体如此“抓小放大”,可以说是“新闻暴力学”的规则。

媒体是社会公器,本应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然而媒体为何对于官员和强势群体,在进行负面报道的过程中多有禁忌。而对于普通市民的负面报道,却毫不留情直呼其名。媒体报道负面新闻,看人下菜碟。对于弱势群体,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到底是何居心?中国自古就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为何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在权贵面前却发生了惊人的逆变,成了:好事传千里,坏事不出门。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

视频新闻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进入后台| 招聘信息 |
邮箱:CD-PA@163.com QQ:310377425 电话:010-60789008 手机:13910696834
地址:中国北京昌平区回龙观东亚上北12号楼2单元2006室
京ICP备10207337号-1